周瑜字公瑾,盧江郡舒縣人,出身於淮南一個望族之家,曾祖父、祖父都是東漢的太尉,父親曾任洛陽令。周瑜從小精通音樂,能隨時察覺演奏者的失誤。但當時天下已亂,周瑜轉攻兵法,博覽經史,苦練武藝,決心為平定天下獻力。
一九八年,周瑜率居巢兵眾渡江投奔了孫策。孫策親自迎接,授與周瑜建威中郎將,交給他二千名士兵,五十匹馬。當時周瑜剛剛二十四歲,風華正茂,吳中人都稱之為周郎。
一九九年,孫策計劃奪取荊州,他任命周瑜為中護軍,領江夏太守。這時,袁術敗亡,他的妻子及餘部投靠了原袁術的部將盧江太守劉勛,共有數萬人,但苦於無食,到處擄掠。周瑜為孫策獻計,建議劉勛去信,勸他進攻糧草豐富而又城濠堅固的上繚,然後乘虛進攻他的老巢皖城。劉勛果然上當,率賓攻打上繚,周瑜則與孫策率二萬人對皖城發動突然襲擊,伏獲三萬人,袁術的妻子及劉勛的家眷盡在其中。進入皖城後,孫策與周瑜聽說城中喬公有兩個女兒,生得天姿國色,選派人前去求親,喬公知是兩位英雄,慨然應允,於是將大女兒大喬嫁給了孫策,小女兒小喬嫁給了周瑜。劉勛聽說皖城丟失,回軍解救,被孫堅打敗,劉勛北上投降了曹操。隨後,周瑜又同孫策一齊攻打黃祖,消滅敵兵數萬人,黃祖隻身逃走。孫策率周瑜等回軍,平定豫章、廬陵兩郡,周瑜奉命鎮守巴丘。二○○年,孫策被仇人殺死,周瑜馬上率兵到吳赴喪。孫權繼統江東,留周瑜與張昭共掌軍政大事。
二○八年春,孫權決定奪取劉表佔領的荊州,任命周瑜為前部大督。孫權大軍屢戰屢勝,一直打到江夏,殺死了黃祖,佔領江夏。九月,曹軍進入荊州境內,寫封威脅信給孫權,此時有主和和主戰兩派,於是孫權召回周瑜,共商大計。經過周瑜的分析後,堅定了孫權抗戰的決心。當天晚上,周瑜再次晉見孫權,對他說曹軍並不可怕,我只要五萬精兵,就可保證取勝。孫權非常高興,說:「五萬精兵一時難以湊齊,現在選編了三萬,請你與子敬、程公前去迎敵。」於是周瑜被任命為主帥佐都督,帶兵溯長江西上,準備與劉備的軍隊會合,共同對付曹操。孫劉聯軍繼續西上,在赤壁與曹軍先鋒遭遇,曹軍士兵由於不服水土,又不習水戰,所以一交戰就吃了敗仗,只好退回長江北岸的烏林。
曹軍一方面訓練水軍,另一方面為解決北方陸軍不習水戰問題,下令江戰艦全部用鐵索連在一齊。黃蓋就向周瑜建議:「曹軍現在江戰艦用鐵索連在一齊,我們正可用火攻來對付他們。」周瑜認為這一計很好,就讓黃蓋寫信給曹操詐降,並約定好了投降時間。曹操看信後,認為連黃蓋這樣的老臣都要投降,孫權指日可破。周瑜給黃蓋準備了十隻戰船,裡面裝滿硫磺及浸過油脂的乾草、蘆草,上面用油布蓋好,每艘戰船後面繫著一艘快艇。到了約降的那天晚上,老天相助,忽然刮起東南風。當詐降的船來到距曹營只有二里左右,黃蓋下令各船同時點火,然後跳到後面的快艇上,砍斷與火船相連的繩索。最後曹軍大敗,死喪大半。
赤壁戰後,劉備乘周瑜與曹仁在江陵相持的機會,奪取荊州南部四郡。為了加強孫劉聯盟,孫權將自己的妹妹許配給劉備。順便請求把長江以北的荊州土地也借給了他。周瑜得到消息,就對孫權說:「乘機把劉備留在東吳,我們就可以奪得他們佔領的荊州土地。」孫權覺得不妥,沒有聽從周瑜的勸告。周瑜又想出一計,他對孫權說:「曹操剛打了敗仗,元氣大傷,不敢和將軍爭戰,我想我們不如先發制人,由我和孫瑜同攻巴蜀。記得巴蜀,再兼併張魯,與馬超結盟,再奪取襄陽,進攻曹操,曹操一破,劉備就沒有什麼好顧忌的。」孫權覺得這個主意不錯,就讓周瑜回江陵整頓兵馬。在返回江陵途中就得了重病,但他還是竭力支撐來到了巴丘,檢閱軍隊。
周瑜為不使自己的計劃落空,一面讓孫瑜趕往夏口,準備出兵;一面派人請孫權寫信給劉備,聲明東吳要西征劉璋,請他不要阻礙吳軍的順利通過。諸葛亮早在隆中對策中就為劉備規劃先佔荊州在奪益州的戰略方針,劉備豈能讓東吳的軍隊從自己領地通過,去爭搶自己計劃內的肥肉?於是劉備回信給孫權,勸他休兵。孫權將劉備的信轉給周瑜。周瑜不顧一切命令孫瑜進軍,但劉備到處阻攔,吳軍根本無法通過。周瑜聞訊,怒火上沖,頓時口吐鮮血,暈了過去。
周瑜醒來,自知將不久於人世,於是口授一封遺書給孫權。說完這些,周瑜就去世了,年僅三十六歲。
孫權聽到消息,悲痛異常,哭著說:「公瑾有王佐之才,卻忽然短命而死,以後我將依靠何人?」他親自為周瑜素服舉喪,並到蕪湖迎回周瑜的靈柩,在吳地下葬。
孫權稱帝後曾對公卿們說:「孤非周公瑾,不帝矣。」
既生瑜,何生亮:
在三國初期,周瑜是個很自負的人,他認為自己在文才謀略都是一時之選,天下可說無人能出其右(的確!!當時如果諸葛沒出現,周瑜確實最厲害!!)。
但是在吳蜀聯合抗曹的赤壁之戰中,周瑜知道孔明未來會是大患,想積極除去
,無奈總是孔明技高一籌,早一步識破周瑜之心思;後來周瑜因為心胸窄小,
奈何不了孔明之下,發出了"既生瑜,何生亮"的嘆息!!
大意就是如此.....詳情請看三國演義囉!!!
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:「既然已經生了像我(周瑜)這樣優秀的人,為何上天還要
再生一個比我還優秀的人(諸葛亮)!?」
後世就以此引作"瑜亮情結",也就是指兩個能力超群,見識不凡,可說是旗鼓相當的人在競爭時的氣氛與心理狀態吧!!
第一、史書說他「長壯有姿貌」,意即他身材高大挺拔,面容俊美非凡,外表出塵脫衆。
第二、他娶了一個擁有傾城之姿的絕色妻子,英雄美人相得益彰,自古傳爲佳話。
第三、他出身顯赫、乃名門之後。曾祖、祖父皆漢太尉(國防部長),父爲洛陽令。
第四、年少有成,二十四歲即爲建威中郎將,受盡吳人推崇,稱之爲「周郎」。
第五、允文允武、精通音律,因此人云:「曲有誤,周郎顧。」
第六、溫文儒雅、風度翩翩;性度恢廓、雅量高致。
演義中周瑜每每因孔明之才而起殺意,次次欲藉故置孔明於死地,
卻一再一再的被孔明破解,讓他無功而返、屈敗受辱,
這想必是《三國演義》中足以令讀者大快人心的片段吧。
但事實上他根本不曾和諸葛亮有過任何過節。
周瑜忌恨孔明、孔明三氣周瑜,乃至周瑜感慨「既生瑜,何生亮」後終,
全是子虛烏有。
正史中的周瑜肚量幾可比美藺相如,最著名的證據就是程普。
他是東吳老臣,見周瑜家世顯赫、年少得志,心生不快,認爲是受前人庇蔭,
因此時有齟齬、多所羞辱,但周瑜始終不與之計較,謙恭禮敬、相忍爲國,
最後程普受他感動,盡釋前嫌,逢人便稱讚周瑜。
既會不滿周瑜,可見程普不僅心高氣傲,恐怕也缺乏了點風度和雅量。
要讓這樣的老臣折服讚美,也無疑間接讓他對人坦承自身的錯誤,
想必需要很大的肚量。而周瑜做到了。
若正史上的周瑜是這樣的一個人,
那麽演義中那個嫉妒孔明的周瑜未免顯得荒謬可笑了。
第七、成就個人最大的功績、戰勝歷史上最著名的以寡敵衆之役。
赤壁之戰,這場影響三國最鉅的戰爭,
甚至可以說,沒有赤壁之戰,不會有三國鼎立;
沒有周瑜,赤壁之戰不會勝利,甚至,不會有赤壁之戰。
曹操當時勢力強盛,無不懼服。劉備一方早已被打得落花流水,被逼到退無後路,
孔明奉命出使東吳,名爲結盟,實則與求救無異。
放眼中土只有吳堪能稍做抵擋,但實力仍然懸殊,
所以吳中的主和主戰派一直僵持不下。
然而促使赤壁之戰的,不是不存在歷史上的孔明舌戰群儒、智激周瑜,
而是正史中周瑜的力排衆議、精闢分析。
這場奠定主戰基礎的辯論,
也在戰後印證了周瑜軍事的才能、獨到的眼光和大膽的謀略。
後世史料也指證歷歷,周瑜方爲赤壁大戰之總指揮。
沒有草船借箭、沒有登壇借風,孔明甚至不曾參與赤壁之戰的決策。
周瑜領三萬水師獨自面對曹操的十五萬大軍,以一抵五,
劉營憑一路遷徙逃難的老弱殘兵,能給他什麽支援?
就算有,個個都聽命周瑜衝鋒陷陣?
曹操更非易與之人。他能挾天子以令諸侯、掃群傑,難道會是孫皓劉禪之輩?
他不是治世之能臣、亂世之奸雄嗎?
如果我所聽聞的曹操爲《孫子》作注,自己也有兵書在世傳抄之事屬實,
那麽周瑜竟能在談笑用兵之間,料敵機先,讓敵方雄軍轉眼間灰飛煙滅,
羽扇綸巾、雄姿英發恐怕還不足以描述他的俊逸風采、非凡能力和從容不懼、胸有成竹吧。
曹操是被稱爲梟雄的人,劉備身邊是有諸葛亮的,
結果竟然在赤壁戰後,周瑜聲勢如日中天之際,先後紛紛誣譖周瑜。
尤以劉備對孫權的挑撥:「公瑾文武籌略,萬人之英,恐不久爲人臣耳。」最爲明顯。
就足見周瑜對他們的威脅了
- Jun 05 Tue 2007 17:28
終於找到翻案文章了(轉)周瑜生平事蹟!!(別被三國演義給誤導)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